我家乡的英雄第十三期:尖刀班中的战地摄影师——张绍柯
日期:2022-07-09  发布人:zhangqianyi@employee  浏览量:648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向上向善、奋发有为的正能量。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分党委的号召下,第一党支部和第二党支部联合开展讲好红色故事——我家乡的英雄微引领系列讲述活动。接下来,由高职学院学生党员们为大家讲述家乡英雄的故事。

第十三期:尖刀班中的战地摄影师——张绍柯

大家好,我是高职学院第一党支部党员赵一鸿,来自辽宁锦州,今天我想为大家讲述的家乡英雄是张绍柯同志。

我的家乡锦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可能提到英雄这个词没人会想到锦州,但是在74年前英雄们来到了我的家乡。传承英雄使命,延续英雄精神,应是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辽沈战役纪念馆前,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的馆名正气凛然。在园中,有一座正对着大门的纪念塔,塔顶是一座由青铜铸就的持枪振臂呐喊的解放军战士全身塑像,他左手持枪,正在振臂高呼。烈士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充分表现了我军战士顶天立地、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进入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内基本陈列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在英烈馆中有一位英雄成为了我重点学习的对象。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也许今天我们提及抗战英雄,人们的印象应该更倾向于:他歼灭了多少敌军?他完成了多么艰巨的任务?亦或是他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等等。但这位英雄没有赫赫战功却依然伟大,他就是尖刀班中的战地摄影师张绍柯。

1918年张绍柯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擅绘画,11岁始,常被乡邻邀绘山水人物,享有幼年画家之称。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参加了磁县抗日救国会。1938年奔赴延安,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异常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他编写了《挺进画报》,张绍柯时刻把画笔当武器,凭着刻苦努力、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挺进画报》上、在根据地的房屋墙壁上,绘制了大量反映抗日军民斗争的壁画,大大激发和鼓舞了平西军民的抗日热情。人们称赞他绍柯到哪里,宣传画就到哪里。他为平西根据地的军民输送了强有力的精神食粮,成为在当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战地摄影记者。

学习英雄,就要学习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张绍柯同志在国家危难之际没有选择保全自身,而选择为了国家大义、为了人民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百姓而舍身忘我,在当时的抗战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丰碑。

19489月张绍柯主动请缨拍摄纪录片《解放东北的最后战役》,作为其中的主要摄影师之一,张绍柯每天扛起30多斤重的摄影机与战友们义无反顾地冲向战争最前线。105日,在拍完解放义县的战斗后,张绍柯和他的战友们在乘车返回炮兵司令部的途中,遭遇了美、蒋四架飞机扫射。他一边组织其他同志隐蔽,一边用身体护住摄影机,不幸身负重伤,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

当时担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的袁牧之同志在悼词中提及:中共党员张绍柯在最前线深入到尖刀排,甚至尖刀班,和战士们并肩工作,以至于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牺牲是光荣的,这种对于革命事业和忠诚是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足为人民电影工作者的模范。他的英明将在中国人民电影史上永垂不朽‍!回顾往昔,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容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熠熠发光。张绍柯同志在党和人民需要人献身的时候,不假思索地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党和人民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们不能忘却历史,生活在党用百年时间呕心沥血打造出来的和平、美好的环境中,我们将始终不忘初心,就像入党誓词中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一样,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献身的时候,第一个冲上前。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们要传承英雄使命,延续英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我们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信仰,才能砥砺前行。

回望百年历史,交出优异答卷。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欢迎大家在后台踊跃留言分享本期红色英雄人物故事心得。

文字来源:百度百科、炎黄春秋

图片来源:赵一鸿

校对:谢志豪,李砚男

责任编辑:姜悦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