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日的暖阳洒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2025年3月21日,一场以“学科竞赛介绍与备赛经验”为主题的会议,如同一场及时的春雨,悄然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学院竞赛负责人胡献宇老师,这位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引路人,携手人工智能技术系副主任孙璐老师,共同为师生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竞赛世界的大门。
会议伊始,胡献宇老师便以高屋建瓴的视角,为师生们详细解读了竞赛政策、奖励机制与备赛策略。他的话语间,既有对竞赛规则的精准把握,又有对学子们殷切期望的深情流露。孙璐老师的补充,更是如锦上添花,为这场知识的盛宴增添了几分亮色。
会议围绕“竞赛分类—竞赛奖励—备赛指南”这三大核心主线展开,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学科竞赛的全貌生动地呈现在大家眼前。
一、竞赛分类
编程类竞赛:锤炼技术硬实力
在编程类竞赛的舞台上,“蓝桥杯”“码蹄杯”“软件测试”等国家级赛事,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学子们的技术逐梦之路。这些赛事聚焦于算法设计、代码开发以及测试等技术应用能力的考察,是锤炼学子们技术硬实力的绝佳试炼场。
“蓝桥杯”和“码蹄杯”比赛,要求选手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C、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对编程技能的考验,更是对思维敏捷性和逻辑严谨性的挑战。而软件测试比赛,则涵盖单元测试和功能测试两大部分,参赛者需凭借扎实的Java语言功底,精准地发现并解决软件中的潜在问题。
作品类竞赛:培育创新软实力
作品类竞赛则是创新思维的竞技场,“互联网+”“挑战杯”“数媒作品大赛”等赛事,如同一座座闪耀的灯塔,吸引着怀揣创意的学子们扬帆起航。这类竞赛更加注重选题的创意性、项目的实际落地性以及其社会价值。
2024年“互联网+”国赛铜奖作品《智慧颐养,乐享银龄:开创数字化养老服务新纪元》,便是这一领域的杰出代表。它精准直击养老领域的痛点问题,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智慧养老、数字化养老的解决方案,为养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二、竞赛奖励
荣誉奖励:
荣誉奖励,是竞赛赋予学子们的荣耀勋章。获奖学生将获得证书和奖杯,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更是激励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竞赛设置了多个等级的奖项,如同不同级别的勋章,等待着每一位勇敢的参赛者去争取。
学分转换与课程加分:
学分转换与课程加分,是竞赛为学子们提供的另一份珍贵礼物。获得竞赛奖项的学生,可以申请创新实践学分,或者根据不同类别比赛的要求,申请相应的专业课程加分。这不仅是对学子们竞赛成果的认可,更为他们的学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备赛指南
系统学习:夯实专业根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系统学习是备赛的基石。对于编程类竞赛,参赛者需专注于算法逻辑的训练,深入研读《算法导论》,在LeetCode高频题库中不断刷题,让算法知识在脑海中逐渐沉淀。而作品类竞赛,则需从市场调研入手,精准聚焦生活中的痛点问题,运用技术手段进行项目的开发与优化,让创意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跨专业协作:突破创新瓶颈
跨专业协作,是创新的催化剂。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的跨专业组队模式为例,团队成员间需明确分工任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成员负责前端的开发,用精美的界面吸引用户;软件技术专业的成员则专注于后端的开发,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团队定期召开进度复盘会,及时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在面对技术分歧时,通过“问题树分析法”梳理矛盾焦点,全面分析问题的各个层面,从而寻求最优解决方案,突破创新瓶颈,推动项目顺利进行。
实战演练:模拟真实赛程
实战演练,是备赛的关键环节。学院精心组织院内编程比赛和网页设计比赛,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平台。编程类比赛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巩固专业技能,为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积累宝贵经验。而网页设计比赛则着重挖掘学生网页设计的创新点,围绕该创新点,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路线,指导学生使用主流开发软件工具实现项目,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结语
以赛为媒,育时代新人
“竞赛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更是学生突破自我的成长阶梯。”胡献宇老师的寄语,如同一束温暖的光芒,照亮了师生们前行的道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校园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完善“赛教融合”机制,不断深化以榜单竞赛为引领、AB类赛事全覆盖的实践体系,为学子们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助力他们在创新赛场上绽放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喜报!大东软高职学院智能体研发取得显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