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习|红色领航计划(七)— 北大营烽烟凝史 抗战记忆砺初心
日期:2025-09-02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量:213


90 余年前,这片营房曾是东北军的重要驻地。整齐排列的营房内,士兵们的军靴声、操练声曾日夜回荡。木质营房的梁架上,至今隐约可见当年士兵们刻下的简易记号,或是一句 “保家卫国” 的朴素誓言。墙角的煤油灯盏痕迹、墙上悬挂枪支的钉孔,无声诉说着当年军营生活的紧张与肃穆。岗哨亭的残垣断壁旁,仿佛仍能看到哨兵警惕的身影,他们曾在这里守护着沈阳城的北大门。

 

     1931年9月18日夜,这里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现场。当日军的炮火打破夜空的宁静,营房内的紧急集合号骤然响起。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在昏暗的油灯下仓促整装,冰冷的步枪在手中传递着保家卫国的决心。尽管最终因指令限制未能全力抵抗,但营房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士兵们的悲愤与不甘。那些在战斗中遗留的弹壳、被炮火熏黑的梁柱,成为这段屈辱历史的铁证。

 

     如今,营房旧址已成为铭记历史的重要载体。修复后的营房内,锈迹蜿蜒的步枪静静陈列在当年的武器架旁,玻璃展柜中泛黄的电文手稿上,蝇头小楷记录着烽火岁月的紧急指令。实践团成员驻足其间,指尖轻触斑驳的墙壁,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士兵们紧握枪杆的体温,听见历史深处传来的不屈呐喊。

 

    这片历经沧桑的营房,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的意义。它是烽火岁月的无声见证,是民族精神的传承纽带,让每一位走近它的人都能在触摸历史中感悟责任,在回望过往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