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小课堂–软件测试Ⅱ
日期:2019-11-13  作者:[db:发布人]   来源:[db:来源]  浏览量:1665

课程简介 

《软件测试II》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面向就业岗位的重要课程。课程主要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课程内容的贯彻,学习软件测试理论知识和技术,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测试技术和方法并应用到实践中,并能按照所介绍的技术策略和方法去测试软件。

以往的《软件测试》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不佳,在本次混合式教学改革中,任课教师将混合式教学与混合式学习的有机融合升华,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整体重构,从三个方面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做出软件测试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

教师简介

刘爱丽,毕业于辽宁大学,现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负责软件测试这门课程的建设与讲授,主持与参与科研项目3项,教改项目1项,发表论文4篇,在这门课程的过往授课中,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

NO.1、教学方式的混合

软件测试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的混合,由“课前-知识学习前置、课中-知识内化吸收、课后-知识巩固提高”三个阶段构成。

课前学习在软件测试的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有部分知识由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自主完成。教师向学生详细说明单元学习目标和教学效果考核形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软件测试训练手册》掌握学习的目标以及重难点,结合自主学习资源库、习题库等混合式学习资源,在学生教学助理辅导下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在提供给学生的资源中,特别强调微视频学习,使用基于知识点的微视频,供学生课前自学时使用,学生使用线上学习平台预习并进行课前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掌握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了解学生的瓶颈,向学习未达标学生提供补救性学习资源和指导,提供有效的答疑。

课中学习:经过多种方式的课前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所需要的方法和概念,课堂中需要学生将知识内化吸收。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检查作业-学习新知识-模范学习-提升总结”顺序进行单元教学,并且使用遵循行业标准的真实案例库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展示、教师讲解、小组讨论、课堂提问、课堂测验等课堂活动。结合软件测试课程的特点,贯穿分级式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的混合教学方法。

课后学习:课后学生观看微视频巩固项目知识能力,并布置线上试卷和课下作业检测并深化测试知识的学习。学生根据课堂测验结果,了解自身知识盲点后,利用习题库和作业库有针对性地完成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开展课后自主复习。根据学生检测的结果、积累的问题,以及学习和实践过程的记录,针对高发问题整理试卷,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及深层次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NO.2、教学内容的混合

为了确保当前的课程内容真正符合现阶段的市场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对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两方面进行全面的混合。

(1)学习内容的混合更加符合软件测试人才的市场需求。通过长期查阅网上的招聘网站对软件测试人才的招聘要求,并结合线下走访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描述,掌握目前软件公司中软件测试人才的现状。

(2)依据行业标准构建体现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软件测试课程旨在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专业课程内容与专业岗位行业标准对接,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势设置课程体系,并形成课程标准。

(3)鼓励学生参与竞赛。鼓励学生多参加软件测试技能竞赛等实战性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实践和协作能力。事实证明,竞赛类的实践活动,能够极大激发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软件测试的兴趣,同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学生对软件测试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的自觉性极大提高。

NO.3、教学评价的混合

如果仅仅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课程成绩,这种单一的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水平和能力。为了能够做到以评促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真实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最后以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占40%和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占60%的方式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衡量,由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项目结合评价等组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教师课中教学情况及课后学生的复习开展追踪评价,以客观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安排。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