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网络规划与设计II
日期:2025-03-29  作者:李中宁   来源:  浏览量:313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52001CC1DW]网络规划与设计II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实践类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选修

开课年级

2021级

学时

48

学分

3

授课学期

  2022-2023-2学期

授课人数

16

教学方式

●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情况

课程负责人

情况

(近5年来在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

承担课程:《windows服务器管理与应用II

          《网络规划与设计II

            《网络技术项目训练》

          《网络技术项目实训》

          《专业导引与职涯规划(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计算机网络I

参与《专业导引与职涯规划(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Linux服务器管理与应用II》思政建设,其中《Linux服务器管理与应用II》获评2022年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教学团队情况

参与《专业导引与职涯规划(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Linux服务器管理与应用II》思政建设,其中《Linux服务器管理与应用II》获评2022年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三、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网络规划与设计II》课程基于CDIO-OBE的教育理念,以企业需求为指引,以企业实用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科学合理进行本课程思政建设。

1.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人文关怀与科技发展:在探讨技术发展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技术背后的社会、文化、经济和伦理影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信息安全与科技自信: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国防安全,因此在课程必备核心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基础上,合理嵌入国产先进网络产品知识,结合教师自身经历介绍我军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巨大成就,在授课课中增加国产设备的内容比例,引导学生多学习、多使用国产产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培养技术与人文素养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网络技术基础,也要有广阔的人文视野。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安全,尤其是国家网络安全观念,培养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安全自我防护能力。

3.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融入实际案例:结合近年来的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背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技术案例,将技术与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邀请行业专家:邀请网络技术领域的行业专家,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对于网络伦理、网络安全等问题的看法。

4.融合价值塑造

强调和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注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及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网络规划与设计II》在深入讲解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致力于培养学生在技术领域中的安全意识、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以下是课程思政教学的几个实践情况:

一、引入丰富的真实案例分析

课程中引入了多个与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相关的真实案例。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伊朗某次大型网络攻击事件导致核设备受重创,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技术层面的知识,还对信息安全、国防安全和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案例,学生了解到技术背后可能涉及的社会、文化和经济问题,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以下列出了一些在课程中应用到的具体案例:

1)介绍军队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有线局域网设计板块,整理国产产品相关内容,合理引入课堂;

3)在无线局域网设计板块,整理国产产品相关内容,合理引入课堂;

4)在无线局域网基础知识中,收集整理华为在5G领域的重要贡献的相关知识,展示美国打压华为的事实以及背后考量,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5)设备选型板块重点讲解华为、H3C等中国产品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系。

6)网络安全板块重点讲解华为等中国产品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系。

二、行业专家讲座

课程邀请网络技术领域的行业专家和实践者,分享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安全挑战和决策困境,帮助学生建立起技术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桥梁,了解技术在真实环境中的应用和影响。

三、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

在网络设计环节上,学生会被分为小组进行深入讨论。例如,在探讨网络中的设计需求问题时,学生可能会被要求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经理、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等,从不同人员的网络功能需求角度探讨设计需求的术语解析。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促使他们从多个视角看待一个问题。

四、实践项目与社会实践

学生需要完成与网络规划与设计相关的实践项目,如设计一个小型网络系统或优化现有的网络结构。在项目中,除了技术要求,还强调了项目的社会影响和安全考量。此外,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例如参与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

五、课堂反思与自我评价

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课堂反思,回顾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这不仅仅是对技术知识的回顾,更多的是对所讨论的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通过这些方式,《网络规划与设计II》成功地融合了技术教学与思政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技术能力、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程评价与成效

《网络规划与设计II》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建设情况:

1.多元化评价机制:

摸底测试:测试学生对本课程预置知识的掌握程度。

项目实践: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综合应用。

课堂讨论与反思:反映学生的深度思考、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大作业:考核学生对企业园区网综合设计的深入研究和写作能力。

2.互动评价机制:鼓励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师生间的双向评价,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和沟通。

3.综合评价机制:结合学生在课堂、项目实践和团队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校内外同行和学生评价:

1.校内外同行评价:《网络规划与设计II》课程成功地融合了技术教学与思政教育,为同类型课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获得了校内外同行的普遍好评

2.学生评价: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既增强了他们的技术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工匠精神。特别是课程的实践项目和小组讨论,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1.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丰富案例以加强思政教学;在实践项目和大作业中引导学生选用国产产品。学生不仅在技术上有所提高,而且在安全意识、社会责任和团队合作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推动校内其他课程改革:该课程的实践将促进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更大程度的融入学校的其他课程。

 

六、课程特色与创新

《网络规划与设计II》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

1.融入时事教育:

案例1在讲授第2单元第1次课程《企业局域网》时,针对近期南海及台湾周边的政治局势,课程巧妙地引入军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这种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和对军事科技发展的关注。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法,强化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案例2面对国际压力,特别是美国对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的打压,课程不回避这一话题,而是直接引入课堂。通过展示华为在5G技术领域的重要贡献和其他国产设备的发展成就,教育学生看清楚背后的国际政治动机,同时增强对国家科技实力的信心。

2.批判性思维培养:

这两个案例都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不仅仅是接受信息,而是学会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培养全局观念:

通过结合国际和国内的大事件,让学生认识到技术并不仅仅是孤立的,而是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紧密相连的。

 

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

结合时事进行教学:将当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融入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对外部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

1.勇于面对争议话题:

不避讳敏感或争议的话题,而是将其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2.强调思政与技术的融合:

确保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自身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的来说,通过这两个案例,《网络规划与设计II》展现了其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同类课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收藏本页